逻辑清楚,条理清晰 —— 一个阶段性总结

声明:本文章由本人的口述转文本后经由AI总结和人工修改编写而成。仅代表本人一些非常浅薄的思考,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指正。

引言:为什么“逻辑清晰”这么重要?

最近经历了毕业设计的中期答辩后,看到同学们的汇报以及老师们的评价,我想到有次组织会议,mentor夸我组织的会议“逻辑清楚,条理清晰”。结合最近的经历,我突然感觉这句话不仅是开会技巧,更是设计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无论是做毕业设计还是工作项目,缺乏逻辑的设计就像空中楼阁,经不起推敲。以下从毕设反思、方法总结、实际案例三个角度,分享我的思考,也作为我这一个月实习的阶段性总结。


一、毕设教训:设计不能想当然,一定要有客观的东西支撑。

最近经历的毕设中期答辩中,很多同学的选题因脱离实际被老师否定,比如:

“宠物社会化”案例

    • 问题 :作者认为宠物需要像人类一样“社会化”,但未说明为什么需要这样做。
    • 设计缺陷 :方案略显随意,未经推敲,没有展示其能够让宠物再度社会化的能力,即如何让宠物接触户外环境,反而显得把宠物关在封闭的笼子里。
    • 老师质疑 :宠物的社会化是伪命题吗?作者是否以人类视角强行赋予宠物需求?产品是否真实有效。

“适老化设计”案例

    • 老师评价 :适老化设计应聚焦“如何让老人用有限能力完成事情”,而不是不切实际地追求“康复”——对本科生来说,康复方案太复杂,缺乏足够的资源去做一个长期的实验确认康复是否有效。

二、设计方法: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逻辑

立项前的三个关键问题

    • 问题真实存在吗?
      用数据或调研确认。例如我的毕设中,60%骑行者存在运动疼痛,且疼痛是受伤前兆,这确保了我的这个缓解骑行过度使用损伤这一个需求是真实存在的。
    • 问题严重到需要解决吗?
      即需求的强度。比如疼痛可能导致肌肉损伤,这会导致用户骑行体验下降,甚至因为伤病无法继续骑行。
    • 问题影响多少人?
      即需求的频次。例如“60%用户”“每周发生3次”,数据越具体,方案越可信。

通过确定需求的强度和频次,我们能够分析出哪些需求是值得被处理的。哪些需求应该是优先去做的?哪些需求可以往后放放等等。

方案需要经过验证再释放

核心原则 :任何方案在确认前,必须通过实测或数据验证其可行性。

案例:自行车疲劳监测项目

    • 验证需求
      我设计了一个装有压力传感器的座包原型,通过采集骑行者肩部压力数据,验证“压力波动”是否能反映运动不协调程度。
    • 结果
      用户在一段时间骑行后,认为自己疲劳时,发现压力传感器数据的标准差存在明显的增加。进而做出推断,用户在疲劳时,压力传感器的数值的波动性会增加,反应在标准差的增加上。
    • 启示
      方案必须通过实际测试,而非仅凭假设推导。这样才能够给出一个明确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因为在汇报或者演示时,很多创新性很强的方案都会显得非常的不切实际,只有实际给出来实测的数据,所有人都才能够表示认同,才能够获得到相应的支持或者利益。

三、行事方法论:明确目标与计划

核心原则 :在调研或实验前,必须明确:

    1. 要收集哪些数据
      如阴天下太阳能板的发电效率、用户疲劳时的压力传感器读数;
    2. 如何处理数据
      如用数学公式计算电池容量,用标准差分析数据的波动程度;
    3. 数据如何影响决策
      如阴天发电量决定电池冗余大小和太阳能板峰值功率大小,疲劳时波动程度是否增加对应着方案是否可行。

在调研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任何的模糊,也不能够忽略,而是应该立刻去思考如何获得相关的数据来澄清这一些模糊。同时需要尽可能的采取一些相对工程的手段或者数学的手段来处理我们现在的这些数据,以获得一个客观的结果。

案例:太阳能电池项目

    • 数据需求
      德国地区每个月会频繁经历长期的(14天到20天)阴天,导致太阳能板无法以峰值功率发电,这时必须知道德国的气候条件下阴天时太阳能板的发电效率(如“阴天发电量为最大发电量的10%”),进而留出冗余,让我们的产品能够达成用户的需求,保障在阴天时负载也可以与正常运作。
      同时面向的目标市场中也包括美国。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德国不一样。进而会导致用户希望负载需要再阴天运行的天数的不同。需要明确两地的气候的区别并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 数据处理
      通过公式计算电池最大容量和太阳能板的最大功率:
      阴天中运行所需要的总能量 = 电池能够给出的所有的能量 + 阴天天数 × 太阳能板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的发电功率
    • 决策影响 :若数据不准确,可能导致电池容量过大(成本高)或过小(设备无法运转,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也可能导致太阳能板的峰值功率过高或过小。
    • 启示 :数据收集需精准,处理逻辑需清晰,否则方案会因基础错误而导致产品开发的困难和问题,如导致成本过高等。

四、职场实践:逻辑思维的延伸

团队协作的核心:设置时限,明确沟通

    • 别让需求反复改
      例如说明书设计,需和有关方面,如供应商,其他产品经理,上级等确认细节后一次性同步,并设置deadline,明确告知我们是最后一次修改需求,避免后续频繁调整耽误工期。
    • 案例:包装设计延误
      美国供应商拖延回复时,邮件里直接写:“请于X月X日前提供【具体信息】,否则我们无法制作包装。”,通过设置deadline能确保我们的项目有序的开展。

对用户旅程,利益相关者的全面的思考

案例:官网工具的链接

    • 对链接位置的思考
      • 该工具已经开发完毕,需要将该工具在官网的某个部位进行露出,让用户使用我们的工具。
      • 从用户旅程出发,用户会在购买产品之前使用该工具来确定自己需要购买多少个这样的产品,进而将该链接置于产品的购买页面上。
      • 用户会在疑惑自己需要购买多少个工具的时候使用该工具,因此将该链接布置于确定数量的复选框周围形成一个联想暗示用户这个工具可以帮助你确定数量,从而将该工具的链接放置在确定购买数量的复选框的上方,在用户疑惑自己需要多少个该设备时进行一个露出。
      • 同时,文案需要与用户共情,通过设置某种反问句。来让用户发现自己确实并没有想到或者自己确实正在困惑“我到底应该买几个”,进而让用户更多的点进去使用该工具来确定自己需要购买几个。
    • 开发需要对接的人员
      • 该工具并非我们内部的开发,而是交给公司内部其他团队进行开发。在此过程中,需要明确我们到底需要和谁去对接。在本例中,我们需要给官网产品经理,官网程序员以及APP程序员进行对接。来保障我们的这个需求有能力被落实,并且能够切实地被落实到所有需要该入口出现的地方。

积极交流,发现盲点

核心原则 :主动与他人交流,用外部视角发现自身忽略的问题 。

案例:毕设中的“疲劳定义”争议

    • 问题发现 :答辩时老师指出,我未明确“疲劳”的定义,也未考虑用户“故意晃动身体”导致数据波动的情况。
    • 交流价值
      • 客观视角 :老师虽无产品经验,但能从用户场景出发,指出一些边界问题和逻辑漏洞(如“疲劳的具体生理表现,用户的随意行为是否会对当前疲劳的判断方法的结果产生影响”)。
    • 启示
      • 设计全流程需与导师、同事反复沟通需求,避免“想当然”;
      • 项目进展中定期汇报,利用旁观者视角及时发现被忽略的细节。

四、总结:逻辑思维的核心原则与实践

从问题到方案的闭环逻辑

核心原则 :用数据支撑需求真实性和方案可行性。

    • 问题验证 :通过调研或实验确认问题存在(如60%骑行者存在疼痛问题)。
    • 方案验证 :通过实测验证解决方案的假设(如压力传感器数据波动与疲劳相关)。

从规划到决策的系统思维

核心原则 :提前规划数据需求、处理方式及决策逻辑。

    • 数据需求 :明确关键参数(如阴天发电效率、用户疲劳阈值)。
    • 数据处理 :用数学公式或统计方法处理数据并分析(如通过标准差反映用户运动的不协调成都,进而判断疲劳程度、通过数学公式计算电池容量)。
    • 案例
      • 太阳能项目 :通过公式 阴天总能量需求 = 电池容量 + 阴天天数 × 阴天发电功率,确定重要的参数,以指导选型,进而平衡成本与性能。

外部视角:通过交流填补盲区

核心原则 :主动沟通,用他人视角发现自身忽略的问题。

    • 设计阶段 :与导师/同事核对需求,寻找不够明确的地方(如“疲劳定义是否明确”)。
    • 执行阶段 :定期向同僚,上级等有关方面交流进展,避免忽略边界问题(如用户晃动背包导致数据误判)。

团队协作:明确沟通与责任边界

核心原则 :设定清晰的规则与截止时间,减少反复修改。

    • 需求确认 :与多方(供应商、开发团队)同步细节后,一次性释放需求并设截止时间。
    • 责任划分 :明确对接人(如官网产品经理、程序员),确保需求落地。
    • 案例
      • 包装设计 :邮件明确告知供应商“X月X日前提供信息,否则无法制作包装”。
      • 官网工具开发 :与同部门和开发团队确认需求可行且合理后不再调整,一次性释放需求,避免后续反复调整。

用户视角:从共情到落地的细节设计

核心原则 :通过用户旅程分析与用户共鸣,进而设计产品满足用户需求

    • 案例:官网工具入口
      • 通过用户旅程分析,将工具链接置于购买页面复选框旁,利用“反问文案”引导用户点击。

读书分享会讲稿 |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部分

又好久没有更新博客了,借着这次参与读书分享会的机会更新一会,顺便也是把稿子写了吧。

《人类的故事》,是一部宏大的史书,可以在其中了解历史的发展,也是一本可以被当作小说,在茶余饭后随手翻看的书籍。房龙用轻快的文字,精心安排的顺序让重要的历史事件浅显易懂,也让我们清晰明了的见识到欧洲地区各个民族的迭起兴衰,教会的崛起与式微……

通篇下来,我对历史是螺旋上升的这一观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信奉中庸之道的小国寡民的古希腊众城邦在短暂的团结后又内战中陷入混乱,与此同时古罗马逐渐壮大,成为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成为了西方文明的中心,带来了先进的城市建设和新的共和制度,让欧洲兴盛一时。但罗马最终也在内乱中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让当时兴起的基督教会成为了欧洲实质上的领导。教会领导下的欧洲最终也难逃陷入混乱的命运,进入死气沉沉的中世纪,却又因为十字军东征引入了当时东方的先进文明二重新焕发活力,却又在宗教改革中被教义束缚,又在不断的斗争后产生了科学革命,发展出了现代科学……欧洲就在这样的反反复复中螺旋式上升,不断进步,成为了作者写书时的一方霸主。

我为什么选择分享《人类的故事》这本书,很大原因是最近刚刚读完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如果仔细读完这些书籍就不难发现,他们都在讲同一个故事,关于进步的故事,关于在进步中逐渐被枷锁束缚,最后挣脱枷锁,让人类世界迸发出新活力的故事。希望我们最后也能保持活力,认清进步总是螺旋式上升的这个规律,面对困难的反复时保持冲劲,在环境开始走向保守时保持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最终成就自己·。

我的分享就此结束,谢谢大家。

摄影 | 手机出片集

在手机相册了翻了好久,翻出来这一堆看着还行的图,这时候才感觉相机有多好,真的。

这张是用三星的对象橡皮擦处理过的,小屏幕上看着还行,放到电脑上那叫一个糊啊。。。。

这是原图

最后,手机摄影的成像质量还是和相机差太远了,真的说手机能替代相机?省省吧。。

然后,wordpress的区块编辑器是真的难用,经典编辑器也好垃圾。。。哎。。。

摄影 | 一些广州


清明节,就去火炉山踏青吧,纪念下憋了一个月后的第一次出校

哎,镜头莫名其妙经常跑焦导致成图率极低。果然还是不能贪便宜买二手老镜头的。


虎门销烟浮雕

首先看到的还是虎门销烟的浮雕,做工挺好,宣传的精神更是应该被铭记

一棵在大树底下寻找着剩下的阳光的小苗

森林的景观还是很好看的,在学校的红楼中徘徊了这么久,是时候来点色相对比转换,亲近下自然了

一个挺有趣的石头。你要说他不有趣吧,它挺有趣的,你要说它有趣吧,他就是块石头,但它就是很说不明的很吸引我

在高处俯视下底下的城镇
围绕着大树的小道,在斑驳的阳光下
小道通向山顶,那有着人群,小贩和不一样的城市风景
隔着草丛,看着下面的不知道是啥的职业学校,也许我在差不多一年之前离那里也只有一步之遥吧
例行来一张直视太阳,但是这个气球非常巧的出现了,让一张无聊的照片有趣了起来

下山了,在底下的村子里找了家客家面馆,听到老板讲客家话总是有种亲切感,虽然自己说的并不标准。而且,他们的牛肉丸是真的好吃,不过软不过硬,牛肉味很足,看他们的菜单上写的是手工做的,希望这样的匠人精神能保留下来。


本来呢,火炉山的照片就这么多了,但在山顶因为跑焦没能拍到城市的全景总是很不舒服,就在学校里拍了两张作为替代一起放上来。还是没合好焦,大家凑合看看吧。


后记:

其实本来计划的是去天河城的,但临时改变主意去了火炉山,虽然改变行程是临时起意,但幸好躲开了封控,躲开了黄码,算是一点小幸运了,希望这个幸运能一直伴随我,也能伴随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也送给大家一句话,记得应该是《银河帝国》里看到的,稍微改了下。

唯有自求多福,运气才会眷顾

云评 | 对Croab X概念笔记本电脑的评价——从外观,功能两方面

首先来了解下这款产品,大家可以看我转载的报道


那么现在开始,首先这个设计本身非常漂亮,没有接口简直就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整台电脑简洁干净而且能做到超轻超薄。

电脑外观

外观上,这台机器设计非常简单,四角做圆角处理,全机均为黑色,但元素较多不显单调。A面大大的X的LOGO,B面是13‘的屏幕,C面键盘,D面是纹理状的壳,整体非常的商务风。但不得不说,挖孔屏和圆角屏幕的设计已经被微软自己认证为败笔了,新一代的surface laptop studio采用了圆角屏幕然后鼠标能飞进圆角里面查看评测,同时面对word,solidworks这类的操作栏在上方的应用在状态栏上看到个孔会非常难受。如果软件厂商没有针对挖孔屏做优化,微软也无意推出圆角显示屏的适配的话,这台电脑本身的使用体验在某些场景下可能会比较比较糟糕。

Ltt评测截图


拓展坞设计也很有意思,同样采用和电脑本身类似的塑料材质以及四边圆角,顶面大大的X型Logo的造型,加强了和电脑本身的统一感。线材的收纳采用了弹簧盖,可以在把线材拉出来的同时保持结构不会打开,但看宣传图似乎必须要全部线材都拉出来的样子,比较鸡肋。

拓展坞

接口采用与拓展坞互联实现,同时采用无线充电,这样可以把本子做轻做薄,很多原本预留给各种接口的厚度可以因此被削减,电路设计难度可能会减小。但是这样也会额外占用空间,毕竟物件总是多一个不如少一个,不然看见一个拓展坞因为各种原因在桌面上到处飞总是很不舒服,而且你不能固定他,因为你还要拿来充电。而在日常使用时,这电脑可能会没法接电,因为你可能要频繁的拔插U盘,如果每次都绕过去接上那多麻烦,只能把拓展坞放在桌面上当摆件。电池不能长期满电存储,也能不能频繁充放电,这可能会使电池寿命降低,同时不接电使用在各类场景下,尤其是办公码字这样的场景续航能有多久,多少电量会报警开节能模式,这些都是会影响体验的地方。

IO拓展坞示意图
充电示意图,此时使用接口并不方便

功能上,无线充电功率如何仍然是个未知数,同时无线方式实现接口的数据传输也是有些问题,现在最快的一批民用wifi路由器也仅有11000Mbps的总带宽,还是分布在各个信道和有线接口上的,但一个USB 3.2 Gen1 就有5Gbps的带宽,更别提他还有好几个USB,甚至还有雷电和HDMI,这能不能有效地跑起来,各个接口会不会打架抢带宽实在存疑,当然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全功能USB TpyeC的拓展坞能一个USB接口拖出3个USB和一个HDMI且带宽不吃紧的,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但是这样的设计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散热,我们看到它采用的是TDP为28w的酷睿i7-1280p处理器,最大睿频功耗能去到64w官方宣传页,那么众所周知大部分的低端游戏本和全能本CPU长期负载功耗也才40w左右,而散热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仅有7mm厚度的Croab X,而且从照片看它并没有主动式散热,意味着这个产品的性能释放一定不会很好。当然,买这种电脑的也不会在乎性能,只要够用就好。

那么如果叫我改进的话我觉得我会做什么呢?

  1. 把边框稍微加大,把摄像头模组塞入上边框中,这样就获得了更多的空间安装摄像头,甚至安装Windows hello的人脸识别模组,提升了用户在解锁方面的体验,同时也不会妨碍用户的软件使用。
  2. 大圆角确实好看,但是中间放入方形屏幕会非常割裂,吗?至少老笔记本都是大圆角也不会这样,我更偏向于加大上边框来让视觉达到一个平衡从而塞入方形屏幕,但拿CAD一画发现这很难,于是我就在想为什么不放弃大圆角呢,现在的屏幕因为大圆角和键盘有一种割裂感,让人感觉拿着平板电脑,强制安装了键盘的平板电脑,而非一台笔记本,所以我应该会采用正常见到的小圆角处理,保证屏幕是方形的也不会割裂。
  3. 保留一个充电接口在机身上,其他接口仍然采用无线拓展坞的方法连接,这样一来既可以实现充电,又可以让用户把拓展坞放到所有他们想让它出现的地方,甚至是专门做一个固定的盒子来收纳他,同时在形状上下功夫,仍然记得我第一次见到绿联的一体式MacBook拓展坞的惊叹,它简直就是机身的一部分,我认为可以将拓展坞做成可折叠的,早先就见到过英特尔在SSD上采用可折叠的PCB板材(其实就是两个多层板中间用一个单层板连接),这个同样也能这么做,将正方形从中间切开成两段,可以自由展开成长条形磁吸在电脑上,也可以折叠成正方形收纳。
  4. 这是产品经理才要想的事情,但我觉得应该说出来,即采用12代U15系列产品的酷睿i5,甚至奔腾,赛扬的处理器,毕竟买这个电脑的人肯定不会打游戏,他们更在乎质感,质量,保修服务,不会卡顿的办公体验(注意是不会卡顿!)。本身机身轻薄只有7mm还只有13寸的大小,电池应该不会很大,散热模组也不会很强,塞一个6P+8E的CPU进去续航和性能肯定如尿崩,频率一定会因为散热不足非常非常的低,再强的架构在超低频率面前都没有用。所以不如采用少一点核心的低功耗产品,这甚至可以使性能不降反升,频率不会尿崩,续航也不会太差。

摄影 | 指摘星辰——2022年2月4日 歼星

在好几天的多云之后,终于碰到了难得的一个好天气,终于能把计划依旧的天文摄影计划拾起来了。联系了yd借出来了他的80eq,上阳台开搞!

找木星中,手机拍摄效果不太好

(图都出来了,为了观感,做过裁剪和降噪,但都尽力做到还原了)

先来拿月亮试试水

第一波还是过曝了 ISO6400,1/15
稍微调整了下,好些了 ISO6400 1/200

看到左边有颗亮星——天狼星,就调转镜头,准备狙击

绿色不知道是色差还是真实的 ISO6400 1/60

月亮底下,就是木星,这不得来一波。经过一点折腾,终于是连着卫星一起拍到了。

ISO 25600 1/10 这波是超级大降噪才救回来的
ISO 6400 1/4 这张好像只做了裁剪,降了点色度噪声,没咋修

算是了却了一件愿望吧,祝大家新年快乐!